薪火相传,信念如磐:党员的初心坚守与时代成长

11次阅读

共计 45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掌舵领航的坚强核心。而支撑这一伟大事业的基石,正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内心深处那份对信仰的执着与对使命的担当——即“初心”的坚守与“信念”的成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种深植于灵魂的精神图腾,指引着亿万党员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奋勇前行。本文将深入探讨党员的初心内涵、坚守之必要,以及信念在实践中的淬炼与升华,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

何为初心?——信仰之源,立党之本

“初心”二字,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绝非空泛的概念。它凝聚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承载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也蕴含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回溯历史,党的初心可追溯至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这份初心,是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们在黑暗中探索真理的呐喊;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巍巍丰碑。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将个人的一切融入到为理想献身的洪流之中。这份初心,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是“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宁可少活 20 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是“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焦裕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本色。

时至今日,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党员的初心本质未变。它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更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选择站在人民一边、站在真理一边的坚定立场。它是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根本标识,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因此,清晰理解并时刻铭记这份初心,是每一位党员党性修养的起点,也是其精神成长的不竭动力。

坚守初心:面对挑战的定海神针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初心如同航船的罗盘,信念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坚守初心,意味着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思想清醒。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并存。对于党员而言,保持初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其一,是物质利益的诱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可能在面对金钱、权力的诱惑时,逐渐模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而追求个人享乐,甚至走向腐败堕落。坚守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视个人名利如浮云,将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这要求党员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其二,是思想观念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西方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不时出现,企图消解党的历史合法性、党的领导地位。坚守初心,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这需要党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做“两面人”,不搞“小圈子”。

其三,是工作压力的考验。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一些党员可能会出现懈怠、消极,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坚守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自己的责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这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是“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体现。

坚守初心,并非一劳永逸。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党员不断进行自我检视、自我反省。如同船锚,将我们稳稳地固定在正确的航向上,不被激流暗涌所裹挟,不被风浪冲击所偏离。正是因为无数党员对初心的坚守,党才能在风雨兼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信念成长:在实践中淬炼党性

初心是起点,信念是深度和广度。如果说初心是入党时那颗赤子之心,那么信念成长则是将这颗心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淬炼,使其更加坚韧、更加纯粹的过程。信念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理论学习的滋养、实践经验的磨砺、榜样力量的感召以及自我反思的驱动。

首先,信念成长源于理论学习的深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党员的信念成长,离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和深刻领会。通过学习,党员能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清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

其次,信念成长依赖于实践的磨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念的坚固性,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得到检验。例如,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摸爬滚打,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经历了贫困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份亲历,让他们对党的政策、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的行动,信念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定和丰满。又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在与病毒的殊死搏斗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党性在危难时刻得到最强烈的彰显。

再者,信念成长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 榜样是鲜活的教材,是看得见的信念。从焦裕禄、雷锋、王杰等时代楷模,到袁隆平、黄大年、张富清等新时代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感人肺腑的故事,更是对党员精神世界的深刻洗礼。通过学习榜样、对标先进,党员能够找到提升自我的参照系,汲取前行的力量,修正自身的不足,从而使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最后,信念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与党内生活的锤炼。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有力武器。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形式,党员能够审视自己的思想、言行,查找差距,改正不足。这种内在的反思和外在的监督,有助于党员不断净化灵魂,纠正偏差,使信念体系更加完整、更加牢固。

新时代语境下的初心与信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党员的初心坚守和信念成长赋予了新的内涵。

初心体现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上。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初心意味着每一位党员都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包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信念则体现在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贯彻上。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员的信念成长,需要体现在对这些理念的深入学习和实际运用中。比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些具体的实践,无不考验着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无不深化着党员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认同和执行。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初心和信念更是党员坚守纪律底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根本保障。 反腐倡廉,不仅仅是惩治腐败分子,更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一名真正坚守初心、信念坚定的党员,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远离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廉本色。

榜样力量:薪火相传的精神图谱

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坚守信念的奋斗史。无数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铸就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些榜样,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光芒,是激励我们坚守信仰的源泉。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方志敏、刘胡兰,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雷锋,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孔繁森、沈浩,直至新时代的黄文秀、张桂梅,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杰出代表。他们或许出身不同,从事职业各异,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他们的事迹,穿越时空,依然能够触动人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榜样力量的薪火相传,使得党员的初心和信念,不再仅仅停留在个体层面,而是形成了一种集体意识,一种渗透在党肌体中的强大基因。每一代共产党人,都在前人精神的感召下,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图谱,不仅是党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全党力量,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撑。学习榜样,就是要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对照检查自身,查找差距,校准坐标,使自己的初心更加纯粹,信念更加坚定。

如何实践:个人与组织的双重责任

坚守初心、信念成长,是每一位党员的自觉追求,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这需要个人和组织的双向发力。

对于个人党员而言,要做到:

  1. 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素养。
  2. 注重实践锻炼,提升能力本领。 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砺意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 强化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 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4. 发挥模范作用,带头攻坚克难。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
  5. 定期反思自省,保持初心本色。 经常性地对照党章、对照党规、对照先进典型,查找不足,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对于党组织而言,要履行好:

  1.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2. 搭建实践平台。 为党员提供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攻坚克难的机会,让党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3. 健全监督体系。 完善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对党员干部进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关心关爱党员。 做好党员的服务保障工作,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 选树先进典型。 大力宣传践行初心、信念坚定的优秀党员,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时代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也彰显于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中。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坚守初心,信念坚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蓬勃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近在咫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以更加坚定的初心、更加昂扬的信念,持续加强党性修养,积极投身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初心薪火相传,让信念光芒万丈,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