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71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核心力量。而支撑这一伟大事业的,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代代相传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它们不仅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一位党员在政治生命中不断深化和升华的精神底色。今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永恒主题,以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溯源初心:理想信念的萌芽与深植
“初心”二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原点。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初心就是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矢志追求。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深植于历史的厚土之中,源于对民族苦难的深刻体悟,对人民福祉的炽热关怀,以及对人类解放事业的远大抱望。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还是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抑或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因为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信仰之火,一个坚不可摧的初心指引。这份初心,是李大钊“为主义而牺牲”的慷慨激昂,是方志敏“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的坚贞不屈,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公仆情怀,是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科研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然而,初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度的思想启蒙,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深刻的实践锤炼。在思想上,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科学性,从而形成对党的纲领路线的清醒认知和坚定认同。在实践中,要通过亲身参与、体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信念,将理论武装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每一次为人民服务的经历,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奋斗,都是对初心最生动的诠释和最深刻的印证,也是让初心在内心深处扎根、发芽、枝繁叶茂的过程。
坚守初心:在复杂变局中锤炼党性品格
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终其一生的必修课,也是对其党性最严峻的考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世事纷繁、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各种思潮和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内心。对于党员而言,如何抵御住糖衣炮弹的侵蚀,如何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如何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如何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本色,都构成了对初心坚守的严峻挑战。
坚守初心,首先意味着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这就要求党员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习惯,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保持战略定力,不为各种噪音所干扰,不为错误思潮所裹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只有立场上不含糊,才能在行动上不偏离。
其次,坚守初心,需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权力、金钱、美色等世俗诱惑,如同无形的腐蚀剂,能够悄然销蚀党员的党性,使其偏离初心。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钟长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这不仅仅是依靠外部的监督和制度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俭朴为荣,以清廉为傲,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再者,坚守初心,还体现在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是自然灾害的冲击,有时是经济危机的挑战,有时是外部势力的干扰,有时是内部矛盾的激化。面对这些考验,党员不能退缩,不能抱怨,更不能动摇,而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一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逆行而上,每一次在矛盾焦点面前的迎难而上,都是对初心最生动的践行,也是党性得到淬炼、升华的过程。坚守,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忘来时路,坚定前行路。
信念成长: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与螺旋上升
信念,是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意志的坚定体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对于党员而言,信念的成长,是从最初的朴素认同,到理论的深刻理解,再到实践的自觉运用,最终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信念的成长,首先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的信念成长,需要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并结合时代发展,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这种学习不仅仅是“读”,更是“思”与“悟”,要深入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感悟其蕴含的真理力量,从而使理论真正内化于心,成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当理论与个人经历、社会现实深度结合时,信念的力量才会真正迸发。
其次,信念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与磨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升华。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体悟党的正确领导,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每一次成功的实践,都会增强对理论的认同,对道路的自信;每一次挫折和教训,也会促使我们反思、调整、深化理解,从而使信念更加坚固、更加成熟。
再者,信念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革命的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过程中,党员可能会遇到困惑,产生迷茫,甚至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查找差距,剖析根源,及时纠偏。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党员信念成长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真诚的自我剖析,都是对内心的一次洗礼,都能让信念更加纯粹、更加坚定。
最后,信念的成长也体现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续塑造上。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其价值观必然与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高度契合。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这种价值观的不断完善和升华,是信念成熟的标志,也是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
内外兼修:初心、坚守与成长的辩证统一
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三者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初心是起点和方向,坚守是过程和毅力,成长是结果和升华。没有初心的指引,坚守就可能迷失方向;没有坚守的毅力,初心就可能半途而废;没有成长的深化,初心和坚守就可能停滞不前,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种辩证统一体现在“内外兼修”上。所谓“内”,是指内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党性修养;所谓“外”,是指外在的行动实践、纪律规矩、组织生活。
首先,要以“内”促“外”。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驱动党员自觉行动的内生动力。当一个党员真正理解并认同党的初心使命时,他就会自觉地去坚守,去奋斗。内心深处的信念越是坚定,外在的行为就越是自觉、越是持久。例如,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理解,会促使党员在工作中处处为群众着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其次,要以“外”强“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磨砺信念的最好熔炉。党员在参与具体实践、投身基层一线、接受组织考验的过程中,其理论认识会得到深化,党性修养会得到锤炼,信念也会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克服一个个困难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同时,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的党纪党规,也为党员的初心坚守和信念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外部保障和约束。定期的学习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都是对党员思想的校准和精神的洗礼,帮助党员及时发现并纠正思想上的偏差,确保不偏离正轨。
最后,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共同构筑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它们共同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明确了“走什么样的路、朝着什么方向走”的战略问题,指引了“如何走、怎样走得更好”的实践问题。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和信念成长,汇聚成了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令人振奋,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更要求每一位党员,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践行初心,更加坚定地坚守信念,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实现信念的成长,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结语:永葆本色,笃行致远
“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是贯穿每一位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主线,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化为行动的自觉追求。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每一位党员都应时刻对照初心,审视自我,以如磐的信念、如炬的目光、如山的定力,坚守为民服务的本色,不断锤炼党性,深化认识,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忠诚与担当。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薪火相传、信念弥坚,带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