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方得始终: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

8次阅读

共计 501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独特的精神风貌矗立于世。支撑这份坚韧与担当的,是每一位党员内心深处那份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不断淬炼升华的“信念”。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如何让这份“初心”历久弥坚,又如何使“信念”在实践中持续成长,成为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需要深刻思考和躬身践行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党性修养,更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葆生机。本文将深入探讨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剖析其内在逻辑,并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自我修炼提供思考。

何谓初心?党员精神世界的原点

“初心”一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厚重感和深刻的时代意蕴。它不仅仅是最初的愿望或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所确立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颗初心,如同燎原星火,指引着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曾动摇。

具体而言,党员的初心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为民情怀。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意味着每一位党员,无论身居何职,都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种情怀,要求党员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其次,理想信念。共产主义是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份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柱。它超越了个人的私利,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宏伟事业之中。
再次,奋斗精神。初心要求党员时刻保持革命者的清醒和奋斗者的姿态。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敢担当,面对诱惑不动摇。它意味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在路上的自我革新精神,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无畏气概。
最后,奉献精神。初心是对自我价值的超越,是对奉献的无悔选择。它要求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付出,甚至牺牲。这种奉献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也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初心是党员精神世界的原点,是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它如同航船的压舱石,无论风浪多大,都能确保方向不偏;它又像灯塔的光芒,指引着前进的道路,让党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迷失自我。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终身的课题,也是其党性修养的根本基石。

坚守初心:在诱惑与挑战中淬炼

然而,坚守初心绝非易事。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无孔不入,对党员的初心构成严峻挑战。

挑战一:物质诱惑与精神腐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拜金主义盛行,一些党员容易在物质诱惑面前迷失方向,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而追求个人私利,甚至走上腐败的道路。这种情况下,初心极易被权钱交易、灯红酒绿所侵蚀,导致信念滑坡,最终失去共产党人的本色。

挑战二:思想多元与价值冲击。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思潮、观点泥沙俱下,既有主流思想的弘扬,也有非主流甚至错误思想的传播。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一些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可能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减弱,从而影响其初心的坚定性。

挑战三: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羁绊。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可能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沼,将工作重心放在表面文章而非实效上,脱离群众,不接地气。这不仅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从根本上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当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追求政绩时,初心的光芒便会黯淡,理想的火花便会熄灭。

要坚守初心,需要党员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深刻的自省。

1.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党的理论是初心的源头活水。党员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辨明是非曲直,从思想上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侵扰,从而增强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初心有坚实的理论支撑。

2. 保持清醒头脑,抵制不良风气。 党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通过加强党性锻炼,锤炼道德品质,涵养廉洁作风,使初心在复杂环境中得到淬炼。

3. 深入基层实践,厚植为民情怀。 基层是检验初心的最好场所,群众是衡量初心的最公正评判者。党员要积极投身基层实践,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民忧。通过真真切切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落到实处,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感受初心的力量,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信念成长:从萌芽到参天大树

如果说初心是党员精神的原点和方向,那么信念就是支撑党员持续前行的力量和支柱。信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萌芽到参天大树,不断生长、巩固和升华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与初心的坚守是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

信念的成长,首先源于对真理的认知和认同。当一个党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时,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便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自觉。这种对真理的笃定,是信念成长的基石。

其次,信念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磨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念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强化。当党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看到党的事业取得的成就,看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到国家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内心对党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每一次成功,都是信念的加固;每一次挫折,都是信念的锤炼。正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那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必将胜利,人民终将解放。

第三,信念的成长需要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党员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和挑战。通过定期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思想偏差,弥补知识短板,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党员清除思想上的“灰尘”,保持精神上的洁净。这种内省式的修炼,是信念不断纯化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四,榜样引领和组织关怀是信念成长的助推器。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崇高精神,是鲜活的教材,能够激发党员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情。同时,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及对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也为信念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有助于党员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信念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不是一条直线,可能会有波折,甚至反复。但只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实践的自觉、反思的习惯以及对党组织的依赖,信念的根基就能越扎越深,最终长成能够抵御任何风雨的参天大树。

初心与信念的辩证统一:相互成就

初心和信念,是党员精神世界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

初心是信念的源头和方向。 党员的信念,是建立在对党的初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之上的。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就没有“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初心为信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价值遵循,确保信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如果初心动摇,信念就可能迷失方向,甚至滑向歧途。

信念是坚守初心的力量和支撑。 坚定的信念,为党员坚守初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意志支撑。在面对困难、挫折、诱惑乃至生命威胁时,正是因为内心深处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党员才能保持定力,不改本色。信念如磐,方能初心不改。没有坚定的信念,初心在现实面前就可能变得脆弱,难以经受考验。正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光明,才能义无反顾地牺牲自我。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辩证统一体现在党员的日常言行和重大决策中。

  • 当一名党员面对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其 初心 (为人民服务)会引导他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其 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则会支撑他坚定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 当一名党员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和阻力时,其 初心 (攻坚克难,造福于民)会驱使他去寻求解决方案,而其 信念(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则会给予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 当一名党员在复杂社会环境中,面对各种思想潮流冲击时,其 初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会帮助他辨别真伪,而其 信念(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则会使其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因此,坚守初心与信念成长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坚守初心能够不断纯化和强化信念,而信念的成长又能够为初心的坚守提供不竭动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知行合一的体现

初心坚守和信念成长,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行动来体现。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重要品格。党的宗旨、党的理论、党的信念,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泛说教,而是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中。

第一,将初心和信念融入日常工作。 对党员而言,岗位就是阵地,工作就是奉献。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什么岗位,都应该把初心和信念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和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琐碎的工作中体现责任担当,在每一个细节中彰显党员本色。例如,一名基层干部,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政策的落实当作头等大事;一名教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名科研工作者,把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初心和信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第二,在服务群众中体现价值。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检验党员初心和信念成色的重要标准。党员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困。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社区治理等实践活动,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责任。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党员不仅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也能在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中,进一步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对党的事业的信念。

第三,勇于担当,敢于斗争。 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面对歪风邪气、违法乱纪现象。此时,党员的初心和信念就要求他们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面对不正之风,还是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党员都应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种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是知行合一的最高体现,也是初心和信念最耀眼的光芒。

第四,接受监督,永葆本色。 实践也包括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把监督当作是对自己的爱护和提醒。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种主动接受监督的姿态,本身就是初心坚定、信念纯粹的体现。

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锤炼的过程。它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只有不断向前的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和生力军。坚守初心,如同为我们的精神之树培土浇水,让其根基稳固;信念成长,则像为这棵树修枝剪叶,让其枝繁叶茂,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为人民遮风挡雨,为国家贡献力量。

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是内在要求与外在实践的统一。它呼唤每一位党员: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之基;要积极投身伟大实践,锤炼担当之能;要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厚植为民之情;要永葆清正廉洁本色,涵养浩然正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持清醒,在复杂挑战面前始终坚定,在诱惑考验面前始终纯粹。让我们不忘来时路,方得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续写新时代的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