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61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立足县情 积极探索 推进勤工俭学规模化发展
——XX 县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及勤工俭学纪实
在人类社会刚跨入新千年、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举国上下全面贯彻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历史时刻,省教育厅在我县召开全省半寄宿制勤工俭学现场会,这既是对我县的关心,又是对我县工作的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 XX 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全县各族人民对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对我县教育与发展始终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 XXXX 自治县的基本概况和半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XX 县基本县情
XXXX 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县、马关县相连,西南与我州的金平县相望,南同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毗邻。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交通要道。全县国土面积 1906 平方公里,辖 7 乡 1 镇,77 个村民委员会,694 个自然村,895 个村民小组。县内居住着苗、汉、彝、壮、瑶等民族,总人口 149101 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89.6%,以 XX 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62%。境内最高海拔 2590 米,最低海拔 154 米,山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99%,属典型的山区县。立体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 16.5℃,年平均降雨量 1650 毫米,加之地处低纬,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XX 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 65.2 万亩,其中人工林 37.2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605.6 万立方米。南溪河、新现河、绿水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56.94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 20 余万千瓦,目前仅开发 6 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和大理石、硅石、花岗石、无烟煤、磷等非金属矿。海拔 1000 米以下的热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 50 余万亩,适宜种植荔枝、龙眼、香(芭)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目前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 3 万余亩,香蕉、菠萝 5 万余亩。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珍稀的野生植物。现有野生植物 188 科 3619 种,其中国家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 115 种,各种动物有 35 目 111 科 555 种。XX 苏铁、多头桫椤、中华蜂猴、中华赤面猴堪称世界四绝。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大围山原始森林和县内的珍珠洞、白河温泉、火山遗址、灵宝山石窟艺术、人字桥、烈士陵园、大睡佛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XX 在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末就为国家担负过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重大支前任务。从 1979 年至 1986 年,XX 作为对越自卫还击支前作战的重点县,又全县总动员支前参战。在自卫还击战期间,XX 既是前线总指挥部,又是兵力、物资集散地,杨得志总参谋长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县政府办公楼。50 余年来,有近 40 年处于战争状态,使我们失去了一次次发展的机遇。50 年来国家在 XX 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到 2 亿元(不含昆河公路)。由于战争的原因,XX 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缓慢。1986 年农民人均吃粮仅 184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36 元,贫困人口 11.8 万人,占总人口的 98%,教育、科技十分落后。全县 7 乡 1 镇有 4 个乡被省定为扶贫攻坚乡,3 个乡被州定为贫困乡,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 592 个贫困县之一。
到 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29519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27275 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 23160 万元,财政收入 1605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152 万元,地方财政支出 790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96 元,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682.6 元(云南省为 1478.6 元),低于红河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577 元(红河州为 1373 元),实现人均有粮 347 公斤。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迈出了较快的步伐,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XX 县教育基本情况
为了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县确立了科教兴县战略,提出了“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增效益”的方针,教育工作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九五”期间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推进“普六”, 1998 年基本完成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 1995 年的 95.4%上升到 2001 年的 99.2%,在校生巩固率从 1995 年的 88.8%上升到 2001 年的 99.1%,完学率 72.95%,全县 15 周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从 1995 年的 22.68%下降至 2001 年的 1.61%。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 1995 年的 75.8% 上升到 2001 年的 88.9%,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 1995 年的 69.3% 上升到 2001 年的 92.98%,全县校舍面积从 1995 年的 125246 平方米增加到 2001 年的 160414 平方米。
目前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 1 所,职业中学 1 所,完全中学 2 所,初级中学 6 所,小学 109 所 (含完小 42 所),教学点 37 个(含一师一校 31 所),幼儿园 2 所。全县有教职工 1442 人,有在校生 22716 人。有勤工俭学基地和校园绿化带总面积 2845 亩。
三、我县开展勤工俭学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县财政困难,无法拨付办学经费和中小学校拥有大量的勤工俭学基地的实际,从 1998 年开始,我们提出了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勤工俭学两手抓的方针,并响亮地喊出了“吃饭靠上级,办学靠自己”的口号,要求中小学校长要成为多面手,既会抓教育教学,又会抓勤工俭学,既能提高教育质量,又能增加勤工俭学收入。并采取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多形式开展勤工俭学。同时还要求凡是有住校生又有基地的学校,必须养猪、种菜、种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学校种植的经济林果已达到 1700 多亩,其中八角 1000 余亩、肉桂 110 亩、桔子 145 亩、核桃 73.3 亩、茶叶 5 亩、柿子 29.5 亩、荔枝 44 亩、秃杉 67 亩、花椒 1 亩、板栗 50 亩、竹子 10 亩、桑叶 4 亩、草果 10 亩。建猪厩 40 余间,生猪存栏 300 余头,养山羊 50 余只,养峰 300 余箱,同时建成了花卉苗圃园、加工房和百余间小门市。几年后,全县种养业收入可达 200 余万元。
我县滴水学区新荣小学,1993 年引种了建水白桔、碰柑 1000 余株,1997 年起,开始有收入,到 1998 年收入就突破了 7000 元,并逐年提高。该校与龙古小学共同投资种植的 60 亩八角已开始挂果。在该校的带动下,全县掀起了勤工俭学的热潮。仅湾塘学区就种植八角 236.3 亩,龙眼 36 亩,桔子 35 亩,核桃 60 亩,茶叶 25 亩,养猪 51 头。每年在经济林果中又套种玉米、黄豆、洋芋、芋头、花生、丰收瓜、姜等短期经济作物,迈出了“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第一步。湾塘学区云盘小学在 35 亩基地中种下 4600 株优质桔子苗,目前桔苗长势良好。在桔子地里套种的蔬菜不仅满足了师生的需要,每年向外出售的收入近 2000 多元。
四、我县开展勤工俭学,走以校养校之路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由于我县财力匮乏,财政自给率低, 县乡财政除千方百计保教职工工资外,也无力拨付其它办学经费,如 XX 二中在校生 1000 多人,已连续三年未拨付到教学经费,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许多家庭因贫困而无力供自己的子女上学,每年有近 3000 名适龄儿童少年面临辍学或辍学,教师为学生垫支科书费 10 万余元,学校欠新华书店的科书费 30 余万元,直接影响到“普六”的巩固和“两基”的进程,影响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办学经费紧张的困难,靠等待县乡财力的好转,靠外来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各级各部门关心帮助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勤工俭学力度,走以校养校之路,增强学校自强自立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开展勤工俭学,可以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救助困难学生,既能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又能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几年来,我县用于救助困难学生的勤工俭学经费已达百余万元,上千名学生得到了救助,完成了学业。
2、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办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中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在参与中学到一些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为学生毕业返乡后发展种养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奠定基础。
3、广大学校师生通过直接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特别是养猪、养鸡、种果、种树、种菜等实践活动,学校的许多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师生的肉食、蔬菜等都可以自给,这样,就能改变学校办学完全依赖政府的被动状况,师生的劳动观念和自立、自强意识也能得到增强。
4、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可以为当地农村发展种养业提供示范,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学校勤工俭学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学校种植和养殖成功了,又自然地成了当地发展经济的示范点,为当地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二)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的基本思路
我县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的基本思路是:在各学区半寄宿制学校、各中学认真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和种养结合的路子,主要推行小果园、小菜园、小门市、小苗圃、小猪厩、小加工厂等六小工程。
(三)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的基本做法
1、典型引路
“九五”以前,我县的勤工俭学以种植杉树和包谷、黄豆等短期作物为主,效益不明显,收入也不高。为使各校的勤工俭学更好地产生效益,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滴水学区新荣小学、湾塘学区及营盘小学、新华学区新华小学、职业中学等的成功经验,引导全县各小学开展勤工俭学。
2、总体规划,分类指导
根据学校所处的不同的地区和条件,分别规划并种植上八角、桔子、核桃、板栗、秃杉、茶叶、龙眼、肉桂等,并套种蔬菜、花生、黄豆等一系列的低杆作物,既可解决学生的吃菜问题,又能增加收入。
3、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有住校生的学校和住校生都较多,加之许多学校的基地离学校又很近,这就为发展养猪等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有住校生的学校都要盖一个能养 10 头以上猪的猪厩,并提出了每年每校出栏肥猪必须达到 10 头以上的目标。目前,有 80% 的有住校生的学校都盖了猪厩,养了猪,有的学校年内已出栏了一批肥猪。
4、根据各校的实际,办门市,搞加工,建苗圃等,目前已建成 100 多个门市,收效很好。
五、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的基本措施
为确保勤工俭学工作顺利开展,我县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为使勤工俭学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对勤工俭学的扶持力度。
1、为充分发挥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作用,增强学校造血功能,逐步形成“产教结合,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缓解农村教育资金紧张的矛盾,改善办学条件,2000 年,XX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施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做好种苗供应的通知》(屏政发〔2000〕44 号),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校园绿化地带和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荔枝、龙眼、芒果、柑桔、核桃、八角、肉桂等经济作物,和一些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物,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把学校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和绿化校园,发展校园经济结合起来。全县实施教育绿色希望工程所需种苗由县林业局和县农牧局统一供应。干果苗(核桃、八角、肉桂) 由县林业局无偿提供,热果苗(龙眼、荔枝、芒果) 县人民政府每株补助 3 元,县农牧局按每株 2.5 元的价格供应给所需学校。
2、县人民政府向上海徐汇区争取 20 万元作为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启动资金,有偿扶持,滚动使用。此外,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还多方筹措资金注入勤工俭学项目。
3、县乡村无偿划拨土地给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4、提供人才保障。2000 年,县人民政府将一批林果专业、农学专业和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教育系统,主要从事勤工俭学工作。县人民政府还在全县范围内选调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中学任教,确保职业中学专业课的开设和勤工俭学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县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县教委要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县教委主任要亲自抓,并由一位副主任具体抓,教委勤工俭学办公室要认真负责抓日常工作,各中小学校长要一手教学质量,一手抓勤工俭学,各校均明确专人抓勤工俭学,对勤工俭学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管理措施、有考核办法。县教委将勤工俭学的成绩纳入对校长的实绩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
(三)抓技术指导
我县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职业中学的技术优势,组织各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和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到职中参观培训,职业中学组织技术人员到各中小学进行指导,使全县勤工俭学能顺利进行。
六、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效果
我县勤工俭学的主要形式是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注重长短结合,种养结合。
通过齐抓共管,我县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服务教育的功能日益显现。仅 2000 年就收入 81.5 万元,生均 34.75 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救助困难学生 55. 9 万元, 修建教学用房 1500 多平方米。
XX 县湾塘乡云盘小学多年来始终注重抓勤工俭学,一个 172 人规模的学校,年勤工俭学收入达 1.8 万余元,生均 100 多元,蔬菜和猪肉又能自给有余,该校的学生因为有了勤工俭学收入的救助,学生上学只要从家中带上一点粮食,无须再带生活费,成为只买盐的学校。同学们自信地说,在学校比在家生活好,从而吸引住了学生。多年来,该校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在100%,没有辍学现象,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佼佼者。
新华学区新华小学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每年杀上七、八头肥猪,学生在校的伙食只须买点盐巴就可以解决。有一次,和平学区的 20 名老师到新华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新华小学只买了 10 元的豆腐就完成了接待,因为其它的肉类和小菜全是学校现有的。
XX 职业中学种植业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果木种植和养蜂成为支柱产业, 2000 年实现总收入 4.05 万元,生均纯收入达 85.3 元,校办产业已完成了从探索试验到成功的第一步,现正在向规模开发、示范推广、产品加工包装的第二步迈进。98 年种下的近万株桔子已开始挂果,两年后,仅桔子一项就可以收入 10 万余元。另外 300 多箱蜜峰也可获得好效益。
全县各中小学种下的 64570 棵八角、30200 棵肉桂、10630 棵桔子、8062 棵核桃、4150 棵柿子、3324 棵荔枝、166 棵花椒、9500 棵板栗以及茶叶、竹子、桑叶、草果等将在二至三年内陆续有收入,仅八角一项,四年后每棵以最低价 10 元计算,也有 64 万元收入,我县的勤工俭学收入预计 2001 年生均 40 元以上,2002 年生均 60 元,2003 年生均 80 元,2004 年生均 100 元,之后保持稳定,逐步提高。最多五年,我县的勤工俭学收入就可达到 200 万元以上,到时很多半寄宿制学校将实行免费或者半免费教育。
七、开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勤工俭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勤工俭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好潜力,有的缺乏经验,管理不到位。更为困难的是大部分学校经费困难,一些好的项目无法开展,有的勤工俭学基地没有开发,有的学校缺乏技术,管理不善,很多学校无后期管理资金,很多项目科技含量还不高等。
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支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好党和国家鼓励、扶持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加快勤工俭学步伐,按照“两手抓”的方针,稳步发展教育绿色希望工程和校园经济,力争勤工俭学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