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5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掌舵领航的坚强领导核心。而构成这一核心力量的,是千千万万个怀揣共同理想、坚守共同信念的共产党员。对于每一位党员而言,“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如同生命之树的根系与枝干,是其政治生命的根本和持续繁荣的保障。这份初心,是入党时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这份坚守,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承诺的执着践行;这份信念成长,则是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锤炼中不断升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如何固本培元,薪火相传,让每一位党员的初心愈发坚定,信念愈发成熟,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成为摆在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面前的永恒课题。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党性修养与精神境界,更关乎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何谓初心:共产党人的精神原点与力量之源
谈及“初心”,我们首先需要追溯其历史深意与时代内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初心”绝非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就刻入骨髓的基因,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使命。这一使命,在石库门和南湖的红船上被庄严宣告,在井冈山的烽火中被淬炼升华,在延安窑洞的灯光下被深入阐释,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被持续践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赋予新的活力,直至在新时代开辟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具体而言,党员的初心包含了几个核心维度:
其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奋斗史。初心,就是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其二,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和最高理想。它意味着党员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信仰,是超越个人私利、短期得失的宏大格局,是支撑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强大精神支柱。
其三,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从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邱少云的“为革命烈火中永生”,从焦裕禄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黄大年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无数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初心,就是面对困难险阻时敢于挺身而出,面对个人利益时自觉让位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不计得失地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一切。
因此,初心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是识别真假党员的试金石,是激励党员奋发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了初心,党员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丧失立场,最终背离党的宗旨。坚守初心,正是对共产党人精神原点的不断回归和汲取力量。
坚守初心: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的定力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生命和热血铸就了辉煌,也有一部分人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迷失了方向,偏离了初心。这深刻警示我们,坚守初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强大的定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员面临的外部诱惑和内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
从外部看,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仍然有市场,各种腐蚀拉拢的手段层出不穷。少数党员可能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动摇信念,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从内部看,部分党员可能出现思想懈怠、精神滑坡、党性弱化的问题。有的认为革命成功了,可以“歇歇脚”了;有的对理想信念产生模糊认识,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的在实际工作中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滋长。这些都是对初心最直接的侵蚀。
因此,坚守初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其次,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在为民服务中检验初心。初心不是空想,而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升华。党员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从群众的反馈中获得力量,使初心在为民服务中更加坚实。
再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觉悟的熔炉。党员要积极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常扫思想灰尘,常照政治“镜子”,及时纠正偏差,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最后,严守党的纪律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党员要牢记党章党规党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接受监督,做到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通过这些方式的持续努力,我们才能在时代洪流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让初心如磐石般坚固,引领我们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信念成长: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升华
信念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反思和锤炼,才能从最初的朴素认知逐步升华为坚不可摧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这种成长体现在多个维度:
首先,信念的理论深度不断拓展。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一般了解到深刻把握,从对具体结论的接受到对其科学体系的认同。这种深度的拓展,使得党员能够更加坚定地辨别是非,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其次,信念的实践广度不断延伸。党员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的奋斗经历,以及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都是对信念的实际检验。在攻坚克难中,信念得到磨砺;在为民奉献中,信念得到印证。
再次,信念的情感浓度日益增强。党员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度,从最初的抽象认同,逐渐升华为发自内心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信念更加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最后,信念的意志强度持续提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的信念能够赋予党员强大的精神韧性,使其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这种意志强度的培养,是党员在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后方能获得的宝贵品质。
实现信念的持续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系统深入的学习是基础。除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要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理论中找到指导和方向。
第二,躬身实践是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要积极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发展最前沿去,在具体工作中解决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人民中淬炼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信念得到检验和强化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深刻反思是升华。吾日三省吾身。党员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先烈先进,查找自身差距,修正思想偏差,不断完善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对信念进行再确认、再强化的过程。
第四,榜样引领是激发。学习先进典型,汲取精神力量。从革命先烈到时代楷模,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学习他们的事迹,感悟他们的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推动信念的成长。
最终,信念成长将表现为从“要我信”到“我要信”,从“信什么”到“为什么信”的深刻转变,成为党员内心深处最坚定的精神支柱。
初心与信念的同频共振:党性修养的内在逻辑
初心与信念,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同频共振,共同构成了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在逻辑。初心是信念的起点和根基,为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不竭动力;而信念的成长则是对初心的深化理解和坚定践行,使得初心不再是空洞的承诺,而是充满力量的行动指南。
试想,如果没有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党员的“信念”将失去依附,变得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无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反之,如果党员的“信念”停滞不前,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成长,那么最初的“初心”也可能在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中逐渐模糊、消退,甚至被个人私利所取代。
因此,二者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坚守初心,是为信念成长提供最根本的动力和最正确的方向。当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就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忘来时路,不改奋斗志,从而使信念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信念成长,则能反过来深化对初心的理解,使初心更加坚定、更加具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领悟,通过在实践中对人民需求的切身体会,党员对初心的理解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模糊上升到清晰,使初心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行动。
党性修养的核心,就在于使初心和信念在个体党员身上实现高度的统一和有机融合。这种统一,具体表现为:
对党忠诚,绝无二心,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为民奉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勇于担当,面对矛盾和挑战不回避、不退缩,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清正廉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抵制各种腐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无数优秀党员的初心与信念实现了高度融合,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无论是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还是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只为人民谋幸福”的务实作风,抑或是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家国情怀,都深刻印证了初心与信念同频共振的巨大能量,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们不仅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在“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之路上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新时代挑战与机遇:以初心坚守铸就信念高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新时代也并非坦途,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多变,既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
新时代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
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较大,民生领域还有短板。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各种错误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冲击不断,给党员的理想信念带来严峻考验。
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海量信息泥沙俱下,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对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新时代也为我们提供了坚定初心、提升信念的广阔舞台:
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为我们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激发了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奋斗激情,凝聚起磅礴的民族力量。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必须有新的担当和作为。这要求我们:
首先,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和政治定力,以不变的初心应对万变的外部环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敢于亮剑、善于斗争。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坚决同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
再者,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赓续红色血脉。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历史经验转化为前进动力。
最后,将初心和信念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党员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结语: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图谱
“党员的初心坚守与信念成长”,是一场贯穿政治生命全程的马拉松,更是一幅描绘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宏大图谱。它不仅是个体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坚守初心,如同为生命之树培根固本,使其汲取养分,扎稳根基;信念成长,则像为这棵树修枝剪叶,使其枝繁叶茂,向阳而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我们要时刻牢记入党时的庄严誓言,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使理想信念在磨砺中愈发坚定,在奋斗中持续升华。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初心,铸就高耸入云的信念高塔,汇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为党旗增辉,为国家尽责,为人民造福,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一座精神高地,让党的肌体充满活力,永葆青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