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深处的守望者:护林员巡山防火防病虫害的深度体会

2次阅读

共计 40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森林犹如绿色的肺叶,呼吸着生机,滋养着万物。它们是生命的摇篮,是气候的调节器,更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然而,这片静谧而雄伟的绿色王国,并非安然无虞,它时刻面临着火灾的威胁、病虫害的侵蚀,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在这重重挑战面前,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望者,他们以林为家,以山为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山林,用双眼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他们就是林业站的护林员,而我,正是其中一员。

林海深处的召唤:一个护林员的日常起点

我的名字是李明(化名),从事护林工作已逾二十载。清晨,当城市的喧嚣还未彻底苏醒,我的林业站便已灯火通明。山间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露珠晶莹地挂在草尖叶梢。简单洗漱、用过早饭后,我便开始整理我的“行囊”:砍刀、望远镜、GPS 定位仪、对讲机、应急水壶和干粮,以及最重要的防火工具——扑火拖把和灭火弹(如果是在防火期)。每一次出发,都像是一场与大山的约会,虽然内容枯燥、路线重复,但每次的感受却不尽相同。

我的巡山路线通常是固定的,但固定中又充满变数。有时,我会沿着山脊线攀爬,俯瞰林海的波澜壮阔;有时,我会深入林间小径,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崎岖的山路、茂密的灌木、陡峭的坡地,这些都是我的日常“风景”。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后,山路湿滑泥泞,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盛夏时节,毒虫叮咬、中暑风险更是常伴左右。然而,与这些相比,更为沉重的,是肩上那份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

每日巡山不仅仅是“走一遍”那么简单,它更是一场全方位的侦察和排查。我的眼睛像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每一棵树、每一片叶,我的耳朵像雷达般敏锐,捕捉着风声、鸟鸣之外的任何异常。这二十年的经验,让我对这片山林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了如指掌。哪里是火灾高发区?哪片林地易受病虫害侵扰?哪条小径曾有人为活动的痕迹?这些信息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行动的指南。

火灾:永恒的警钟,生命线的守卫战

在护林员的工作中,森林防火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如同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我们绷紧神经。我曾亲眼目睹过大火吞噬森林的惨烈景象,那黑色焦土上的累累伤痕,至今仍是我心头难以抹去的痛。一想到那曾经生机勃勃的林海,瞬间化为灰烬,无数生灵无家可归,我的心就揪得生疼。因此,防火,不仅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与守护。

防火工作是贯穿全年的,但尤以春季干燥和秋冬落叶时节为甚。每当进入防火期,林业站的空气都变得格外紧张。我的巡山任务也随之加重,重点巡查那些易燃物堆积区、林农交错地带、以及旅游景点周边。除了肉眼观察,我还会利用望远镜远眺,确保没有丝毫烟雾升腾。

人类活动是森林火灾最主要的诱因。因此,除了巡查,防火宣传也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常常深入周边的村庄、林场,向村民普及防火知识,讲解野外用火的危害,发放宣传资料。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透出对森林的向往与保护意识,我感到无比欣慰。在林区入口处,我也会设置醒目的防火警示牌,提醒进山人员严禁烟火。对于那些不听劝阻、心存侥幸的游客或村民,我必须坚决制止,并耐心解释,让他们认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严重性。

有时候,即使我们做足了预防工作,意外还是会发生。我还记得几年前,一次雷击引发的山火。当时我在几十公里外的另一片区域巡逻,接到报警后,我们迅速集结,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火场。那时的山火借助风势,火舌狂舞,浓烟蔽日。我和同事们手持扑火工具,在专业消防队的指导下,与大火展开殊死搏斗。热浪扑面,烟尘呛人,汗水与泥土模糊了视线,但我们没有退缩。那一刻,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扑灭它,拯救我们的森林!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但那片被烧焦的土地,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火灾的无情。从那以后,我对火灾的警惕性更上了一层楼,深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病虫害:无声的威胁,生态平衡的隐形战役

如果说火灾是森林的急性病,那么病虫害则是慢性病,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森林的健康,其破坏力丝毫不亚于火灾。很多时候,当肉眼能明显看出病虫害的症状时,可能已经为时过晚。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对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这也考验着护林员的专业知识和观察能力。

巡山时,我不仅要关注地表的火源,更要仰望树冠,俯察树根,仔细检查每一棵树的健康状况。叶子是否变色、卷曲?树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孔洞?枝条是否枯萎?是否有虫粪、虫卵或成虫活动的痕迹?这些都是我需要关注的细节。举个例子,如果我发现一片松林中的松针开始发黄、变短,或者看到树干上出现密集的虫孔和流胶现象,我就知道这片林子可能遭受了松材线虫病或天牛的侵扰。如果是阔叶林,我可能会留意叶片上是否有食叶害虫留下的缺刻,或者是否有白粉病、炭疽病等真菌感染的迹象。

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我就会立即标记位置,拍照记录,并通过对讲机或手机向林业站汇报。站里会根据我的报告,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进一步勘察,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有时,我们会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比如引入天敌;有时,会进行人工除治,如剪除病枝、捕捉害虫;更严重的,可能需要喷洒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但我们总是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一片年轻人造林中发现了几株幼苗叶片出现异常,叶色发黄且有萎蔫的迹象。起初以为是缺水,但连续几天观察下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仔细查看根部,发现有细小的线虫活动。经过上报和专家诊断,确认为根结线虫病。幸运的是,发现得早,及时采取了土壤消毒和生物菌剂处理,才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扩散,挽救了这片幼林。这次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护林员不仅要有体力,更要有“慧眼”,要能从细微之处发现潜在的危机。护林员的日常,就是与这些无声的病虫害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守护着森林的每一寸生机。

科技赋能与传统智慧:现代护林员的双重武装

随着科技的进步,护林工作也变得更加现代化。现在,我的巡山装备中不再只有简单的工具,还加入了 GPS 定位系统、对讲机、智能手机甚至无人机。GPS 能精确记录我的巡山轨迹和发现异常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对讲机和手机则保障了我与林业站、与其他护林员之间的实时通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报告并获得支援。

特别是无人机的应用,对我们这些基层护林员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以前,要巡查一片广阔的林区,往往需要耗费数天时间,而且很多地形险峻的区域人力难以到达。现在,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片林区进行空中巡视,尤其是在发现火情初期或病虫害大范围扩散时,无人机能提供俯瞰全局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判断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然而,科技的进步绝不意味着传统智慧的过时。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我多年巡山的经验,让我对这片山林的气候特点、地理走向、动植物习性了如指掌。我能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风的方向判断天气变化;我能通过动物的异常活动预判森林火灾的风险;我能通过植物的细微变化识别病虫害的种类。这些“土办法”、“老经验”,是任何高科技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们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是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产物。

记得有一次,我通过观察林中鸟类的异常迁徙路线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的躁动不安,预感到了林区深处可能存在隐患。虽然当时无人机巡查并未发现明显烟点,但我凭借直觉,选择了徒步深入。最终,在一处偏僻的山谷中,发现了一小堆尚未完全熄灭的野炊火堆,经过及时处理,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山火。这让我更加坚信,科技是我们的眼睛和翅膀,而经验和直觉才是我们的灵魂和方向。

护林员的坚守与情怀:超越职责的生命联结

二十年的护林生涯,无疑是清贫而寂寞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人穿梭在山林间,除了风声、鸟鸣、虫语,便是自己沉重的呼吸声。没有掌声,没有鲜花,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存在。然而,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却让我收获了旁人难以体会的满足与成就。

我曾见过初生幼苗在风雨中顽强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曾见证过濒危动物在我们的守护下重新繁衍生息;我也曾看到一片遭受火灾重创的林地,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恢复,再次披上绿装。这些生命的奇迹,都是对我们护林员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这份工作也磨砺了我的心性。大山的辽阔与深邃,教会了我谦卑;自然的循环往复,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而与各种挑战的搏斗,则让我懂得了坚韧与责任。我深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山林,它不仅是我的工作场所,更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能感受到生命最原始的力量,也能找到内心最深处的宁静。当我看到小松鼠在我脚边窜过,当我听到清晨鸟儿欢快的歌唱,当我触摸到千年古树粗糙的树皮,我都觉得自己是这片伟大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我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

林业站护林员,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守护着绿水青山,用汗水浇灌着生态文明。他们是森林的耳朵、眼睛和卫士,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桥梁。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展望

当然,护林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难度加大;外来物种入侵和新型病虫害的出现,对我们的专业知识和防治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林区周边人为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当地发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护林员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建设,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但我始终相信,希望远大于困难。近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森林保护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护林员的价值,并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科技的持续进步,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作为一名老护林员,我将继续坚守我的岗位,用我的经验和热情,为这片绿色的土地贡献我的全部力量。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我们护林员的队伍中来,将这份薪火相传的使命延续下去。因为,守护森林,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每日巡山,护林防火,防范病虫害,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源自心底的热爱。在林海深处,我们护林员是那一道道微弱却坚定的光,守望着绿色的希望,守护着生生不息的地球家园。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