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绿色使命:林业站护林员每日巡山,织就防火防虫的安全网

11次阅读

共计 419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踏入林业站的第三个年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穿上那身墨绿色制服时的激动与庄严。那时,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护林员”这份职业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而今,每日穿梭于深山密林之间,风餐露宿,与林为伴,这份浪漫早已沉淀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我的名字是张明,一名普通的林业站护林员,我的使命,就是守护这片绿色的家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日巡山:沉甸甸的使命与足下的芳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挣扎着穿透密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时,我的“绿色使命”便已悄然开启。天色未亮,鸟儿尚在巢中酣睡,我便已收拾妥当,穿上磨得发亮的防滑登山鞋,背起沉重的背包——里面装着水、干粮、GPS、望远镜、对讲机、砍刀以及必备的防火工具。每一天的巡山路线都不同,但目标却始终如一:覆盖我所负责的每一寸山林,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我所巡视的这片山林,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有的地方甚至没有明显的小径。需要手脚并用,借着藤蔓和树枝才能勉强攀爬。有时,我会走过一片野花烂漫的山坡,色彩斑斓的花朵在朝露中摇曳生姿,蜜蜂在花间辛勤采蜜,那是我与自然最亲密的对话;有时,我也会穿过一片阴森寂静的密林,参天古树遮天蔽日,阳光难以企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腐叶的独特芬芳。每一步都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森林对我这位访客的低语。

巡山不仅仅是“走路”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感知。我的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不停地搜索着林间的每一个细节:树木的枝叶是否茂盛,是否有枯死或异常的迹象;地面是否有新的垦荒痕迹,是否有乱扔的烟头或火种;溪流是否清澈,水量是否正常;甚至天空中的云层变化,我都要在心里默默记录,判断当天及未来几天的天气走势,这都与防火防灾息息相关。我的耳朵,捕捉着林间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风吹过松涛的沙沙声,鸟儿婉转的歌唱,虫鸣的低语,以及,最让我警觉的,任何可能不属于自然的异响——可能是远处传来的摩托车声,可能是斧头砍伐的声音,也可能是,最令人心惊的,劈啪作响的火苗声。

一天下来,几十公里的路程是家常便饭。双腿酸痛,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山风吹干,反复数次。回到林业站时,常常是星月满天。但当我脱下沾满泥土和树叶的鞋子,放下沉重的背包时,心中却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和满足。我知道,今天的这片山林,因为我的守护,又安全了一天。

防火重于泰山:与火魔的无声较量

在护林员的工作中,森林防火无疑是最为重要也最令人警惕的一环。这片绿色是地球的肺,是无数生灵的家园,一旦火魔降临,不仅生态将遭受重创,更可能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防火重于泰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每个护林员铭刻在心的绿色誓言。

我所负责的片区,紧邻几个村庄,村民进山砍柴、放牧、采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人为火源的风险大大增加。我的日常巡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对进山人员进行防火宣传。我会主动与他们搭话,发放防火宣传单,语重心长地提醒他们:严禁携带火种进山,严禁野外用火,严禁乱扔烟头。有时候,我的话语或许显得有些生硬,有些不近人情,但我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大家共同的家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火星,在干燥的大风天气里,可能瞬间演变成吞噬一切的火海。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一个干燥的秋日,我在巡山时,发现一处半人高的草丛中冒着缕缕青烟。心头一紧,顾不上疲惫,我飞奔过去,只见一个烟头扔在枯草中,已经开始冒火。来不及多想,我立刻用脚踩灭了明火,并用随身携带的砍刀清理了周围的杂草,确保火源彻底熄灭。那一刻,汗水浸湿了我的双眼,心跳如鼓,但我却感到无比庆幸和后怕——如果我晚来一步,如果风再大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森林防火是与时间的赛跑,与侥幸心理的较量,更是与火魔的一场无声搏斗。

除了人为因素,自然火源也是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在雷雨季节。虽然雷击引燃森林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我们依然要提高警惕,在雷雨过后加强巡视,确保没有遗留的火点。同时,我们还会定期清理林下的枯枝落叶,开设防火隔离带,为森林筑起一道道防线。每一次巡查,我都会特别留意高风险区域,如林边地块、墓地、电力线路下方等,这些地方往往是火灾隐患高发地。

为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林业站每年都会进行防火演练。模拟火情发生,我们迅速集结,使用灭火器、风力灭火机等设备进行扑救。这些演练让我对防火工具的使用更加熟练,也让我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知道,一旦真正的火灾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森林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病虫害防治:森林健康的守护者

如果说森林防火是应对急性病,那么病虫害防治就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的慢性战役,它关系到森林的长期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护林员,我们不仅要防范火魔,更要时刻警惕那些“看不见”的敌人——森林病虫害。

发现病虫害,往往需要更细致入微的观察。我经常在巡山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每一棵树的叶片、树皮、根部。叶子是否有异常的卷曲、黄化、枯萎?树干上是否有不自然的蛀孔、流胶或霉斑?地面是否有异常脱落的树皮或虫粪?这些都是病虫害可能存在的信号。曾经,我在一片松林中发现几棵松树的松针颜色黯淡,枝条稀疏,仔细查看,发现松针上有细小的虫卵和一些被啃食的痕迹。凭着经验,我初步判断是松毛虫的初期危害。我立刻拍照、定位,并详细记录下受害的范围和程度,第一时间上报给林业站。

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危害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害虫专门啃食叶片,如松毛虫、杨扇舟蛾,它们能让大片森林在短时间内变得光秃秃;有的蛀干害虫则钻入树干内部,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木枯死,如天牛、小蠹虫;还有的真菌病害,如松材线虫病,通过媒介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片松林毁灭。作为护林员,我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病虫害的识别知识,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特点,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

早期的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如果能在病虫害爆发初期就采取措施,比如物理捕杀、生物防治或精准喷药,就能有效控制其扩散,避免形成大面积的灾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发现”,更是“诊断”和“预警”。我常常把自己比作森林的“医生”,每天巡查就是给森林做“体检”,任何一点“不适”,都要认真对待,及时报告给专业技术人员,由他们来开出“药方”。

与火灾的瞬时破坏不同,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是缓慢而持续的,它们像一群无形的盗贼,一点点蚕食着森林的生命力。看着一片片树木因为病虫害而逐渐枯萎,那种无力感有时会比面对火灾更让人心痛。因为火灾我们可以奋力扑救,而病虫害,往往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长期的投入才能根治。所以,每一次成功预警,每一次有效防治,都让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成就感,那是守护生命、延续绿色的喜悦。

挑战与坚守:风雨兼程的护林路

护林员的工作,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诗意浪漫。它充满着艰辛、寂寞与挑战。我所经历的,有恶劣天气的考验,有孤身一人的寂寞,也有不被理解的无奈。

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是巡山路上的常客。夏天,烈日炎炎,汗水顺着脸颊直流,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冬天,大雪封山,凛冽的寒风刮得人脸生疼,脚下的积雪常常没过膝盖,每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有时,突如其来的暴雨会将山路冲刷得泥泞不堪,泥石流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我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被困在深山里,手机没有信号,只能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随身携带的指南针,在天黑前摸索着回到了林业站。那时的我,疲惫不堪,但心中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孤独感是另一大挑战。大部分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在深山里穿行,身边只有风声、鸟鸣和自己的脚步声。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只有无尽的山林。有时候,几天都遇不到一个人。这种寂寞,考验着人的意志力。但慢慢地,我学会了与这份孤独相处,将它视为一种沉淀和思考的机会。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自然,学会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中寻找乐趣。那些不期而遇的野山羊、松鼠、甚至是蛇,都成了我巡山路上的“老朋友”。

最大的挑战或许是来自误解。有时,当我苦口婆心地劝导村民不要在林区用火时,会遇到不理解甚至是不耐烦的眼神;有时,当我阻止一些人乱砍滥伐时,甚至会受到威胁。面对这些,我也会感到委屈和沮丧。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这片森林的价值,想起我肩负的使命,想起那些在山林中欢快奔跑的小动物,想起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份信念,支撑着我继续坚守。我知道,我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地球。

科技赋能:现代护林的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进步,护林员的工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靠双腿和经验;现在,高科技设备正逐渐成为我们的“好帮手”。GPS 定位系统让我们能更精确地记录巡山轨迹,清晰掌握责任区域的每一个角落;无人机航拍技术,能够俯瞰大片山林,帮助我们快速发现火情、病虫害或者非法采伐的迹象,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和覆盖面;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在一些关键制高点架设,实现了 24 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控。

这些科技手段极大地减轻了我们工作的强度,提高了预警和响应速度。例如,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影像,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判断出火情的大小和蔓延趋势,从而更科学地制定扑救方案。病虫害的远程诊断也成为可能,专家可以通过高清图片或视频,对远在深山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科技,正在为我们护林员插上了一双“慧眼”和“千里耳”,让我们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守护这片绿色。

结语:不悔的绿色誓言

三年的护林生涯,让我从一个对森林充满浪漫想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绿色战士”。我深刻体会到,护林员这份职业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心力的投入。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发现隐患的眼睛,更要有一颗热爱自然、守护生命的心。

每日巡山,不畏艰险;防范火灾,警钟长鸣;防治病虫害,细致入微。这便是我们林业站护林员的日常。我们是森林的耳朵、眼睛,是它的医生,是它的卫士。或许我们是默默无闻的,但我们深知自己工作的意义:每一棵安然生长的树木,每一片未被火舌吞噬的森林,每一寸充满生机的土壤,都是我们坚守的最好证明。

我骄傲于自己的选择,不后悔踏上这条充满汗水与挑战的绿色护林路。因为我知道,这片绿色的希望,这片生生不息的家园,正因为我们无数护林员的默默坚守,才得以延续。未来,我将继续与山林为伴,与绿色同行,用我的双脚丈量土地,用我的心血浇灌希望,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火防虫安全网,让这片绿色永远焕发勃勃生机。我的绿色使命,永不止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