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1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广袤无垠的林海深处,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望者,他们以山为伴,与林为家,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绿色土地,用汗水守护着宝贵的自然资源。他们是林业站的护林员,一个听起来平凡,实则肩负重任的职业。我,作为其中一员,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崎岖山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皆是这份职业沉甸甸的责任与深刻的体会。每日巡山,不只是简单的徒步,更是与森林的深度对话,是对火灾与病虫害这两大隐患的无声宣战。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巡山前的准备与心境
当城市尚在沉睡,第一缕晨曦还未完全撕裂夜幕时,我的巡山之旅便已悄然拉开序幕。清晨的林业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凉意沁人心脾。我的装备简单而实用:一套耐磨的作训服,一双防滑的登山鞋,一个沉甸甸的背包——里面装着水壶、干粮、急救包、简易砍刀,以及最重要的巡护记录本和卫星定位设备。每一次出发前,我都会仔细检查这些物品,确保万无一失。因为我知道,一旦进入深山,这些就是我的依靠,也是我完成任务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我还会查看当日的天气预报,尤其是风力、降雨量和温度,这些都是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关键因素。如果风大干燥,那我心中的警钟便会敲得更响;若有阵雨,也能稍稍缓解紧绷的神经。但无论天气如何,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始终压在心头。每一次踏上巡山路,我都怀揣着对大山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这片绿色家园的无限热爱。这份热爱,是支撑我在寂寞中坚守,在艰苦中前行的力量源泉。它让我明白,我所守护的不仅仅是树木,更是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多样的生物,乃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
步入林海深处:日常巡逻的艰辛与细致
当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我便已深入林海。山路崎岖,时而陡峭,时而湿滑,脚下的枯枝落叶踩上去嘎吱作响,与周围的鸟鸣虫唱构成了森林特有的交响乐。这不仅仅是一场体力上的考验,更是一场眼力与判断力的较量。我的目光需像雷达般扫视四周,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火源隐患排查。在巡山过程中,我会特别留意防火道、林边地带以及人员活动频繁区域。被丢弃的烟头、废弃的火种、野外烧荒的痕迹,甚至是村民烧香祭祀留下的余烬,都可能成为引燃森林大火的罪魁祸首。我曾多次在偏僻的小路上发现村民生火做饭后未完全熄灭的火堆,也曾在防火宣传牌下看到随手乱扔的烟头。每每此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彻底熄灭,并用巡护记录本详细记录下发现地点和处理情况。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火灾隐患的村落或林区边缘地带,我还会特意多走几圈,加强巡查密度。因为我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除了火源,我还会密切关注 可燃物的堆积情况。枯枝、落叶、杂草,这些都是森林火灾的“燃料”。在某些区域,如果可燃物过于集中,我便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清理,或将情况上报林业站,请求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处理。防火工作,预防是第一位的,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我的职责,也是最大的成就。
另一个关键的巡逻重点是 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识别。与火灾的爆发性不同,病虫害往往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森林的健康。它们就像隐形的杀手,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树木死亡,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我会仔细观察树木的叶片、树干和树枝。叶片是否出现异色、卷曲、穿孔或脱落?树干是否有异常的流胶、孔洞、开裂?是否有大量昆虫的排泄物或虫茧?这些都是病虫害的早期迹象。
例如,对于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松树,我尤其警惕 松材线虫病。这种病害被称为“松树癌症”,一旦感染,树木很快就会枯死。它的典型症状是针叶变色、萎蔫,初期为黄褐色,后期转为红褐色,然后整株松树迅速枯死。一旦发现疑似病株,我会立即用相机拍照取证,用 GPS 定位,并采集样本,然后迅速上报林业站,以便专家及时诊断和采取伐除、焚烧等隔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此外,我还需关注杨树、杉木等其他树种的常见病虫害,如杨树食叶害虫、杉木枯梢病等。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病虫害高发期,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识别能力。每一次发现病虫害迹象并及时上报,都让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得到履行。因为我知道,这片森林的健康,正是在我每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得以维系。
火灾防范: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护林员的工作中,森林防火无疑是最为核心和紧急的任务。森林火灾如同一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仅会烧毁宝贵的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危及周边村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的每一天,几乎都围绕着火灾防范展开。
预防是最好的灭火。 这是我工作中的金科玉律。除了日常巡查火源,我还承担着大量的防火宣传工作。我会在村头巷尾、林区入口张贴防火标语、发放宣传单,向村民和进山游客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性、野外用火的规定以及火灾发生时的自救知识。特别是在清明、春节等传统祭扫高峰期,以及冬季干燥少雨的火险高发季节,我会加大宣传力度,反复强调“文明祭扫,防火先行”的重要性。
我也曾亲身经历过几次“有惊无险”的时刻。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异常干燥的秋日,我巡逻时远远望见一股白烟从山谷升腾而起。那一刻,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我迅速判断方位,加快脚步冲过去。所幸,那只是一户村民在林边焚烧秸秆,火势尚未蔓延。我立即上前制止,并帮助他们将火彻底扑灭。事后,我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防火教育。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那股烟雾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时刻提醒我火灾的巨大威胁。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火灾防范,我们林业站还建立了健全的火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预案。我们会定期清理防火隔离带,确保其畅通有效;还会组织防火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火情的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护林员,我不仅要熟练掌握灭火工具的使用,更要清楚了解管辖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水源分布、撤离路线等,以便在火情发生时能迅速反应,为后续的专业扑救队伍争取宝贵时间。守护一片绿色的森林,意味着时刻准备着与火魔搏斗。这份责任,沉重而光荣。
病虫害防治:守护森林健康的无声战役
如果说森林火灾是剧烈的、瞬间的破坏,那么病虫害则是缓慢而持续的侵蚀,它更像一场无声的战役,考验着护林员的耐心与专业知识。病虫害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它们可以削弱树木的生长,导致大面积枯死,甚至改变整个森林的物种结构。
在巡山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像一位“森林医生”一样,为树木“问诊把脉”。我不仅要识别常见的病虫害症状,还要了解不同树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以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这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持续的学习。例如,当发现一片区域的松树叶片开始发黄、掉落时,我首先会联想到是否是松材线虫病,因为这是我们区域内最常见的威胁。我还会检查树干是否有新鲜的排泄孔、虫粪,树皮下是否有幼虫活动痕迹,这些都是判断病虫害种类和程度的重要线索。
曾经,我发现一片杨树林出现了大面积的叶片被啃食现象,仔细观察,发现是某种食叶害虫的幼虫在作祟。我立即拍照、定位,并及时上报。林业站的专家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并根据虫害类型制定了生物防治和局部药物喷洒方案,有效控制了虫害蔓延。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力量。护林员的巡查是第一道防线,是避免小范围疫情演变为大面积灾害的关键。
除了上报,有时我也会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物理防治措施。例如,对于一些零星的病虫害树木,如果数量不多,我们会进行伐除并及时烧毁,以防止病原和虫卵扩散。对于一些果实类病虫害,比如蛀果虫,我也会在发现时及时摘除受害果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是守护森林健康的基石。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护林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孤独与坚守:护林员的内心世界
护林员的工作,常常是孤独的。广袤的森林深处,只有我与山风、鸟鸣相伴。日复一日的重复,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以及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都对一个人的内心是一种考验。我曾有过疲惫、有过寂寞,甚至在恶劣天气中产生过动摇。
然而,每当我看到被我守护的森林郁郁葱葱,听到清泉叮咚作响,感受到林间清新的空气,那份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我知道,我的坚守,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保护这份绿色遗产,为了子孙后代能享受到这片森林带来的福祉。这种使命感,是我对抗孤独,克服困难的最强大精神支柱。
在这份工作中,我也渐渐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处。我熟悉每一条山路,认识每一棵树木,辨识每一种鸟鸣。我曾与小鹿不期而遇,也曾目睹过野兔在林间追逐嬉戏。森林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这里的万物,都像是我的朋友。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我的守护,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伟大。这种与自然的深度连接,是许多人无法体验到的,也是这份职业带给我最珍贵的财富。
科技赋能:现代护林的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护林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今,我们不再仅仅依靠双脚和肉眼。GPS 定位系统、无人机巡查、红外热成像仪,乃至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都逐渐应用到林业保护中。GPS 让我们的巡护轨迹更加清晰,精准定位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无人机则可以飞越人迹罕至的山区,对大范围林区进行快速监测,发现隐患。
我虽然已习惯了传统巡护方式,但也积极学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新工具。它们是我的“眼睛”和“腿”,让我的守护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但我也深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护林员的现场经验、对森林的深厚情感和那份不可替代的责任心,永远是森林保护事业的核心。机器可以辅助,但无法替代人对自然的感知和判断。
结语:平凡中的伟大与对未来的期盼
林业站护林员,这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却承载着守护地球绿色肺叶的伟大使命。我的每日巡山,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心智上的磨砺和情感上的投入。在防火防病虫害的无声战役中,我们或许不是冲锋陷阵的英雄,但却是默默坚守阵地的士兵。
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承载着生态平衡的重量。我的坚守,就是为了确保这片绿色家园的生机勃勃,为了让清新的空气常在,为了让绿水青山永驻。
展望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支持护林员的工作,共同参与到森林保护中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绿色生态的守护者,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森林,防范火灾,关注生态。唯有如此,我们的地球才能永葆青春,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享受到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世界。而我,仍将一如既往,在林海深处,继续我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