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9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序言:大山深处的绿色使命
在广袤无垠的翠绿山林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用双脚丈量着崎岖的山路,用双眼审视着每一片叶梢,用一颗赤诚的心捍卫着这片生命的摇篮。我,作为一名林业站的护林员,便是其中一员。我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沉甸甸的绿色使命——每日巡山,护林防患,特别是要警惕那无情的森林火灾,以及悄然蔓延的病虫害。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职责,更是一种融入血液的信仰,一种与自然同呼吸的深刻体会。
大山深处的生活,远离喧嚣都市的繁华,却更贴近生命的本源。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山脊,伴随着鸟儿清脆的鸣叫,便是我一天工作的开始。从林业站的小屋出发,背起沉重的行囊,我便踏上了守护绿色的征途。每一次巡山,都是一次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对责任的再确认。我将在这里分享我的日常、我的观察、我的经验,以及我对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每日巡山:步量山河的绿色足迹
我的“办公室”,是眼前这片延绵不绝的山脉,我的“同事”,是林中奔跑的野兔、鸣叫的飞鸟和随风摇曳的树木。每日巡山,是护林员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是一项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工作。
清晨,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我便已整装待发。背包里装着必备的工具:望远镜、GPS 定位仪、对讲机、记录本、水壶、干粮,还有一把用于清理简易防火道的砍刀。穿梭在茂密的林间,脚下的山路或崎岖湿滑,或陡峭难行,夏日蚊虫叮咬,冬日严寒刺骨,这些都是家常便饭。然而,每当看到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所有的疲惫便烟消云散。
巡山的路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季节、天气和重点区域而调整。我尤其会关注那些与村庄接壤的林缘地带,因为这些地方是人为活动最频繁、火灾隐患最大的区域。此外,旅游景点、林区道路两侧、坟墓集中区等,也是我重点巡查的范围。每一次的巡查,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身体与自然的融合,听风声、辨鸟鸣、嗅草木清香,这些都已成为我巡山路上的习惯。
在巡山过程中,我的眼睛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迹象。高高的树冠,密密的灌木丛,甚至脚下的落叶层,都可能隐藏着信息。我会仔细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查看是否有折断的枝条、剥落的树皮、变色的叶片,这些都是病虫害可能存在的信号。同时,我会警惕地面上是否有火源遗留的痕迹,比如香烟头、燃烧过的灰烬,或者是否有非法砍伐、偷猎等破坏森林的行为。GPS 记录下我的行进轨迹,确保巡查覆盖面,对讲机则保持与林业站的实时通讯,以便及时报告和应对突发情况。这份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严防死守:火灾是林海的头号公敌
在所有的森林威胁中,火灾无疑是最具毁灭性的头号公敌。它像一个潜伏的魔鬼,一旦爆发,便可能吞噬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的绿色屏障,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作为护林员,防火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心中永恒的警钟。
森林火灾的起因,绝大多数源于人为。村民焚烧秸秆、上坟烧纸、野外吸烟、旅游用火不慎,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烟头,都可能引发一场森林浩劫。因此,我的防火工作,从源头抓起,深入到每一个林缘村落。我会定期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讲解火灾的危害性,发放防火宣传资料,提醒大家提高警惕。特别是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干旱少雨的季节,更是防火宣传和巡查的紧要关头。我会挨家挨户地走访,苦口婆心地劝导,只为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巡山时,我的注意力更是高度集中于火源的发现。任何一点微弱的烟雾,任何一股焦糊的气味,都会立刻引起我的警觉。我曾经在一次日常巡查中,发现远山方向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烟雾升起。当时我心头一紧,立刻加快步伐,凭借经验判断方向,并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林业站报告。当我赶到现场时,发现是一村民在自家菜地旁焚烧垃圾,火星已蔓延到附近灌木丛。我迅速扑灭了火势,并对村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那一刻,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内心的庆幸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此外,我还负责维护森林防火设施,如防火通道的清理、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和维护。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能在关键时刻为灭火队伍争取宝贵的时间,为阻止火势蔓延筑起一道防线。我也曾亲身参与过森林火灾的扑救,火场的炙热、浓烟的呛人、火势的凶猛,都让我刻骨铭心。那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烈火的搏斗。每一次成功扑灭火灾,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和辛劳。正是这些亲身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相比于扑救,预防才是最高效、最经济、最负责任的方式。守护一片林海,从杜绝每一个火种开始。
静默的危机:病虫害的无形威胁与防治
如果说森林火灾是显而易见的灾难,那么森林病虫害则是一场“无声的瘟疫”,它不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轰动,却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森林的健康,最终导致大面积的枯死,其破坏力同样不容小觑。作为护林员,我们不仅要防范火灾的“明枪”,更要警惕病虫害的“暗箭”。
病虫害的防治,比防火更考验护林员的专业知识和观察力。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各种树木,还要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这对我而言,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在每日巡山中,我会特别留意树木的异常状态。例如:
- 叶片变色、枯萎或脱落 :这可能是受到真菌感染、病毒侵染或某些食叶害虫侵扰的迹象。
- 树皮出现孔洞、裂缝或流胶 :这往往是蛀干害虫(如天牛、小蠹虫)在内部啃食的表现,严重的会导致树木输导组织受损,直至枯死。
- 树枝枯死、树梢萎蔫 :可能是一些枝梢病害或顶梢害虫造成的。
- 树干基部或根部有异常的菌类生长 :这可能指示树木根部正在受到腐烂病的侵袭。
- 在叶片背面或树枝上发现虫卵、幼虫、成虫或异常分泌物 :这是最直接的病虫害证据。
发现这些迹象后,我不会轻易放过。我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并用相机拍下照片,记录下发现地点、时间、受害树种和受害程度。对于不确定的病虫害,我会采集受害样本(如带虫的枝条、病叶等),妥善保存并带回林业站,交由专家进行鉴定。
举例来说,有一年夏季,我在巡山时发现一片松林有些不对劲,部分松树的松针开始发黄、变短,有些甚至出现了白色的絮状物。我立刻警觉起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是松毛虫在作祟。我立即向林业站报告,并与同事们一起,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了生物防治措施,投放了松毛虫赤眼蜂,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损失。
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及时发现和上报,我们还会参与一些日常的防治工作,比如清理林下的枯枝落叶,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对受害严重的树木进行伐除,防止病虫害扩散;在特定时期,按照规范进行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的喷洒。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耐心和细致。因为病虫害的危害往往是隐性的、渐进的,一旦大面积爆发,防治的难度和成本都将大大增加。所以,每一次的细致巡查,都是对森林健康的一次默默体检。
挑战与坚守:深山里的苦与乐
护林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但也带来了独特的乐趣和满足感。
挑战 :
- 艰苦的环境 :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生活条件相对简陋。夏天高温湿热,蚊虫肆虐;冬天寒风凛冽,大雪封山。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雾,都会给巡山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 孤独与寂寞 :长时间独自在山林中穿梭,有时几天都见不到外人,内心的孤独感是难以避免的。对家人的思念,也常常涌上心头。
- 危险与意外 :巡山路上可能会遇到蛇虫鼠蚁,甚至大型野生动物。崎岖的山路也容易导致摔伤、扭伤。此外,一些人为的破坏行为,如非法盗伐、盗猎,也可能带来潜在的人身安全威胁。
- 工作的复杂性 :不仅要防火、防病虫害,还要制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非法开垦等行为。这要求护林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要学会与各种人群打交道。
乐趣与回报 :
尽管挑战重重,这份工作带给我的精神回报却是丰厚的。
- 亲近自然 :每日与大山为伴,感受四季的变迁,目睹生命的律动。清晨的露珠,傍晚的霞光,鸟儿的歌唱,野花的芬芳,都是大自然给予我的馈赠。这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是都市生活无法给予的。
- 生态文明的守护者 :每一次成功扑灭火灾,每一次有效控制病虫害,都意味着一片绿色家园得以保存。看着曾经受损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看着小动物在林间嬉戏,那种由心底涌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我深知我的工作对生态平衡、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的重要性,我是在为子孙后代守护一片净土。
- 知识的积累 :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林业知识,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和动物,学会了辨别各种病虫害。这种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和强大。
- 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大山深处,生活节奏缓慢,人心也变得更为简单纯粹。这让我有机会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我曾想过放弃,但每当我看到森林中郁郁葱葱的景象,看到那些被我守护的生命在茁壮成长,我便知道,我的坚守是值得的。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无尽热爱。
结语:绿色家园,你我共护
林业站护林员的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的日常,可能不被大众所熟知,但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每一片绿叶,每一棵树木,都是我们辛勤汗水的结晶,都是我们无私奉献的见证。
从每日的巡山,到对火灾的严防死守,再到对病虫害的细致侦查与防治,我的体会是,护林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这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保护森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我们护林员,只是站在了最前线。希望通过我的这些经历和体会,能让更多人了解护林员这个群体,理解我们的工作,并共同参与到森林保护的行动中来。
没有林业站护林员的默默坚守,就没有今天这片绿意盎然的家园。愿山常青,水长流,生态永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我,将继续我的绿色使命,与这片深山老林同呼吸,共命运,直到我再也走不动的那一天。